社区博文 >

社区与家园

感悟自然者,自然对其欢笑!

万物籍地球在平衡体系中生存演进,她也依旧包容着我们人类。


人依自然而生,而自然本身却不断被过度的伤害 ……

或许直到她不堪重负!当要所有人类为“贪婪、自私”买单时,代价是毁灭自我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

告诫

“自然世界正以人类史上空前的速度恶化,
如果不赶快做出重大修正,地球到本世纪中叶将发生大规模的“生态系统崩解。”
(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生命行星报告> http://wwf.org/)

认知与觉悟

即使行将被逼近不可逆的垂危境地,她依然对智慧生命充满期待,
“自然”是希望你深明大义。在觉悟中有所为 ……

地球生态指数

世界自然基金会 ① 在《2006年度生命地球报告》中将各方面数据综合为反映地球生态状况的两个指标:
生命地球指数 和生态足迹指数 ,用来警示我们需要做什么。

家园

人口膨胀和过度消费是环境异变主因
而那些不断出生的后辈——正是我们无辜的子孙
他们需要的是绿色与和平的地球

存续

地球能提供的生态足迹是每人1.8公顷
按照目前人类的消耗——每人的平均生态足迹是2.2公顷
显然,一个地球已经不够用了

生命地球


载有人类梦想的列车,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着悬崖边驶去,万丈深渊将接纳死亡与毁灭。“一种文明”将会止步……
假如同居在地球上的其它物种,因为人类的某些行为不断地被灭绝,这种“智慧”本就不该和人类美好的愿望一同承载。
剔除糟粕,“文明”才会健康发展。“小智小慧”是人类的致命伤,扭转地球命运要靠我们的“德行”。

> 阅读更多

在不可逆转之前需要急刹车

生态超载

如果一定区域的生物承载力生态足迹 的差额小于零,则该区域人口的生态足迹超出其本地可用的生物承载力,称为生态赤字,若该差额大于零,则该区域可利用的本地生物承载力大于人口的生态足迹,称为生态盈余。全球范围内的生态赤字称为生态超载。

地球生态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又被称为“生态越界日”或“生态负债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

人口与消费

根据全球足迹网络的测算,到本世纪中叶之前,人类将需要两个地球的自然资源,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生态足迹的差别是巨大的。

如果日本居民只消耗国内生产的生态资源,以现在的速率,他们需要7.1个日本。如果人们要都按照美国人的方式生活,人类需要4个地球来满足其每年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都按照印度尼西亚的平均水平生活,那么全球只需三分之二的生物承载力。换句话说,越是贫困落后的地区,反而越要给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买单。

(数据来源:全球足迹网络)

碳足迹

人类的碳足迹是气候变化的首要驱动因子。因为我们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比它被吸收的速度快得多,所以二氧化碳正在大气和海洋中积累。在生态系统开始退化并可能崩溃之前,生态超载只能维持有限的时间。

要结束生态超载,并让我们在地球可提供的资源限制内生存,必须大幅度减少碳足迹,推广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当务之急。

如果全球碳排放总量能在2030年前减少30%,超载日将有望被延后整整一个月。

本页词条

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 http://wwf.org/ ) 起初代表“World Wildlife Fund”(世界野生动植物基金会)。1986年,WWF认识到这个名字不能完全反映组织的活动,于是改名为“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世界自然基金会)。不过美国和加拿大仍然保留了原来的名字。

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致力于:

  • 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
  • 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推动降低污染和减少浪费性消费的行动。

生命地球指数(Living Planet Index)简称LPI,是衡量地球生态状况的一种指数概念,这一概念通过对2688个分布在不同生态系统和地区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及鱼类物种中9014个种群的规模变化趋势来衡量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地球生命力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伦敦动物学学会(ZSL)和全球足迹网络(GFN)合作完成。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巨型的仓库,那么这个仓库里的资源还够人类使用多少年。该“报告”就是为了说明地球资源的变化状况。

生态足迹指数是指一定区域的生物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差额占生物承载力的百分比。


“生态足迹” 概念→ 请参见条目⑤

它是生态系统实际可用于生产可再生资源及吸收CO2排放的土地面积。

生物承载力也以“全球公顷”为单位进行计量。生物承载力衡量了地球资源的可再生能力,是判断生态足迹合理性的基准。

生态足迹是指按今天的生产条件,一个人在各种生活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地球(陆地和海洋)面积,其单位是公顷。

因每个人的生活要求、标准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所以生态足迹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但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算出一个平均生态足迹。生态足迹越大,表示人类消耗的资源越多。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概念首先由加拿大人Mathis Wackernagel and William Rees于1996年在其合著的著作《我们的生态足迹:减轻人类对地球的冲击》中正式提出。他们将生态足迹定义为“一个国家范围内给定人口的消费负荷”“用生产性土地面积来度量一个确定人口或经济规模的资源消费和废物吸收水平的账户工具”

2003年,瓦克纳格尔创建全球足迹网(https://www.footprintnetwork.org/),从事拯救地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行动。

英国智库新经济基金会(http://www.neweconomics.org/)的安德鲁•西姆斯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地球生态超载日”则由“全球足迹网络”发起,旨在提高人们对生态“超支”的认识,鼓励大家积极采取可持续的行动。